航母起步稳,常规动力奠基石
中国海军这几年发展得飞快,从零起步到现在手里捏着几艘大家伙,这背后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。早年间,海军力量主要靠陆基飞机和水面舰艇撑场面,远洋投送那叫一个捉襟见肘。
转折点得从上世纪末说起,那时候就开始琢磨航母了。先是通过改造国外旧舰体来练手,积累点经验。2012年,辽宁舰正式入列,这艘基于国外舰体改的家伙,排水量6万吨左右,用滑跃式甲板,主要是训练舰载机起降。
刚开始,海军花了不少功夫熟悉操作,舰载机歼-15从甲板上起飞落地,反复练了好几年。这一步走得稳当,为后面自主建造打下基础。 接着,山东舰在2019年服役,这是中国完全自己造的第一艘航母,排水量也6万吨级,优化了机库和舰岛,搭载的飞机更多些。
服役后,它没少参加演习,在南海转悠,配合驱逐舰编队练协同。建造周期比辽宁舰短多了,技术上从设计到组装都国产化率高。2022年,福建舰下水,这家伙排水量超8万吨,用电磁弹射系统,能弹射重型舰载机。
海试从2024年开始,一轮接一轮,到2025年已完成第八次测试,预计年底前就能正式服役。这些常规动力航母,从辽宁到福建,步步升级,海军从近海防御慢慢转向远洋能力。
两大船厂,大连和江南,功劳不小。大连负责辽宁改造,江南建山东和福建。2004年,总装备部就定下战略,从常规动力起步,逐步过渡核动力。工业基础也跟上,钢材、电子系统国产化率蹭蹭涨。
到2020年,海军掌握航母维护,大修辽宁舰时换新引擎,确保续航。国际环境推一把,周边海域有争端,海军得提升威慑。2015年白皮书强调航母作用。技术团队攻克电磁弹射,实验室测试线圈,优化磁场。这些积累,让中国跻身少数有航母国家行列,海军实力稳扎稳打。
双舰并进建,核动时代加速来
004型航母一露面就让人眼前一亮。2022年底,大连船厂展出舷号20模型,舰岛没烟囱,明显核动力特征。模型细节显示平直甲板,电磁弹射轨道。同期,江南船厂也放出类似图,舷号20。分析下来,舷号19可能是福建同型常规改进版,20就是核动力。
2023年4月,大连招标核动力装置,高可靠性组件,支持长时航行。5月,江南发布未来航母图,船厂扩展干船坞,新增核设施。卫星图像显示,004型排水量10万吨级,已开工。
2024年,进展更快。谷歌卫星拍到大连模块,疑似飞行甲板,附近有歼-15和直-8模型。线条像是弹射轨道,四条配置,比福建多一条。美媒分析,斜甲板两条,舰艏两条,效率更高。国防部回应,没技术瓶颈,是否核动力很快公布。
核反应堆用钍基熔盐,借鉴核潜艇技术,全电推进。2025年初,武汉航母楼变化大,舰岛像福特级。报道称,大连和江南同时建两艘,舷号20和21。南北船厂并行,缩短周期,早于国际预估。 全球航母国少于十,美国只有一个船厂,中国两大船厂产能强。
2012年才有首艘航母,十余年就核动力,这速度让人咋舌。招标和模型,标志核时代开启。核优势在于续航无限,反应堆供电驱动涡轮,远海作战持久。挑战有热管理,实验室测试散热。但技术整合已解决,004型船体模块组装中,舰艏成形。
2025年下半年,可能初具雏形,2026年下水。双船策略,利用船厂分工,大连北方,江南南方。海军到2035年目标六艘航母,包括核动力。 这事儿不是空谈,卫星照片实锤。004型搭载歼-35隐身机、空警-600预警机、GJ-11无人机。舰载机群丰富,多任务支持。
相比常规,核动力电力足,供传感器、电子战系统,甚至定向能武器。建造虽难,但科技基础和人才齐备。中国一次性建两艘,让人觉得不可思议,但事实摆在那。战略需求大,捍卫海洋权益,领土主权。研发人员攻克前置技术,核动力航母指日可待。
远海护权益,海军实力大跃升
核动力航母建成,海军远洋能力上台阶。两艘004型服役后,排水量各10万吨,无限续航,太平洋持续巡航。搭载歼-35、改进歼-15、空警-600,支持隐身作战、预警。
航母群穿越第二岛链,护航远海。预计2026年后,参与演习,核潜艇协同,雷达锁定,导弹模拟。技术难题已过,电力分配优化,弹射稳定。 到2030年,海军多艘核航母,舰队规模扩。国际合作,航母参与搜救,直升机运物资。安全保障强,海洋权益护得牢。
核时代开启,技术跃升。海军成就大,为国防贡献多。全球格局变,中国海军影响力升。远洋部署,维护通道,海外利益。核动力让作战灵活,不再愁燃料。 总之,这发展速度超预期,双舰并建现实。海军从近海到蓝水,实力大步前。未来看,中国在海上会更有话语权。
嘉正网-股票配资电话-专业股票配资公司-配资app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