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,最近网上啊,有个挺有意思的话题,热度还挺高。
说的是有位朋友在泰国待久了,发现一个现象,那就是印度来的游客啊,现在是越来越多,甚至有时候看着比咱们中国游客都还多。
然后这位朋友就下了个结论,说这说明啥?
说明印度经济崛起了!
而且还语重心长地劝大家,别老阴阳怪气地嘲笑人家了,人家现在是真不一样了。
这事儿一听啊,是不是有点出乎咱们意料?
咱们印象里那个印度,好像还在为一些基本发展问题努力呢,怎么突然就“崛起”到游客能比咱们还多了?
这背后到底藏着啥门道,是咱们看走眼了,还是这里头有啥别的说法呢?
今儿个咱们就用大白话,好好唠唠这事儿。
咱们先从这个“印度游客比中国游客多”的观察说起。
确实啊,这几年,你去东南亚一些热门旅游地儿,像泰国啊,越南啊,会发现印度游客的身影确实是多了不少。
尤其是疫情之后,可能恢复的速度和咱们这儿有点不一样,所以给人一种他们“后来居上”的感觉。
文章里头也说了,以前泰国街头几乎没印度游客,现在情侣啊、兄弟姐妹啊,好多印度人来旅游了,而且还特别强调“没有闲钱是不可能会来旅游的”。
这话听着挺有道理,毕竟旅游是消费行为嘛。
但是啊,咱们得琢磨琢磨,游客数量多,就一定意味着经济全面崛起了吗?
这可不一定能画等号。
你想啊,印度那个人口基数多大?
世界第一了。
就算他们只有一小部分富裕起来的人,或者说中产阶级,能够负担得起出国旅游,那这绝对人数加起来,也可能相当可观了。
咱们拿个简单的例子来说,一个班级里,原来只有一个人能考90分,现在有五个人能考80分了,虽然平均分可能没那么高,但考及格的人数多了,是不是也显得挺热闹?
印度可能就是这么个情况。
而且,印度出境游市场啊,相对来说起步晚,基数小,所以它每年的增长率,往往显得特别高。
比如说,从100个人增加到200个人,增长率是100%;但如果咱们中国,从1000万人增加到1200万人,增长率只有20%。
你看,虽然增长率看着没那么猛,但咱们的实际旅游人数和消费能力,那可不是一个量级的。
咱们再看看数据。
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,2022年印度人均GDP大概是2600多美元,而咱们中国呢,同期已经突破了1.27万美元。
这中间差了好几倍呢。
你说,就凭这个数字,能说印度经济已经全面崛起到“超越”咱们了?
显然有点言过其实。
印度经济近些年确实发展得挺快,尤其是在数字经济、服务业这些领域,表现不错。
但咱们也要看到,印度国内贫富差距依然很大,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工业化水平也跟咱们不是一个档次。
咱们中国经济的崛起,那是靠着实打实的制造业、庞大的内需市场、持续的科技创新和亿万人民的辛勤奋斗换来的,那可是从“一穷二白”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这其中的分量可不一样。
再说了,印度游客选择泰国这样的地方,很多时候也是因为这里消费相对便宜,签证方便,而且旅游产品也比较成熟,符合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文化需求,比如能找到很多素食餐厅啊,或者适合家庭出游的线路啊。
这和咱们中国人出国旅游的偏好,以及咱们在海外的消费能力,还是有区别的。
疫情之后,咱们中国游客的出境游市场还在逐步恢复中,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在国内游,或者选择更远、更深度的一些目的地。
所以,单凭在某个特定时间、某个特定地点看到的游客数量,就说印度经济全面“崛起”了,甚至超越了咱们,这判断未免有点简单了。
咱们老百姓都明白,看一个国家的发展,得看全面,不能只看一个点。
文章里头还提了一件事儿,说在泰国,要是被人当成韩国人,那是一种“高级”的象征。
甚至有泰国朋友说,觉得你“高级”才把你当成韩国人。
这让作者一开始不开心,后来好像也接受了。
这事儿听着,是不是有点让人心里不是滋味?
咱们中国人,在国际上,难道就“不高级”了吗?
其实啊,这反映的是一种文化影响力的投射。
韩国这些年通过“韩流”,也就是K-pop、韩剧、韩妆这些,确实在全球范围内,特别是在亚洲,塑造了一种时尚、潮流、精致的形象。
这种软实力的输出,让很多人对韩国产生了一种“高级”的心理联想。
在泰国,韩流的影响力确实挺大的,所以被误认为是韩国人,可能在当地人看来,是带有一种正面滤镜的。
但是咱们可不能因此就妄自菲薄啊!
咱们中国人的“高级感”,那可不是靠几个流行文化符号就能概括的。
咱们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,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有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,还有咱们中国人特有的那种勤劳、智慧和韧劲儿。
想想咱们这些年,在科技创新上,高铁、移动支付、5G、航空航天,哪一样不是让世界瞩目?
在制造业上,咱们是“世界工厂”,各种高精尖的产品都能造。
在文化输出上,虽然咱们的“软实力”还在成长中,但像中国传统节日啊、中医文化啊、还有各种文创产品啊,甚至像咱们的游戏、短视频平台,也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。
这才是咱们中国人真正的“高级感”,它不是浮于表面的时尚,而是根植于深厚历史底蕴和强大国家实力的自信。
咱们没必要去迎合别人的眼光,更不用因为别人的一句误解就觉得自己“低人一等”。
咱们中国人,就应该昂首挺胸,向世界展现咱们真正的风采。
最后啊,文章里头还有一段话,听着就让人不太舒服了。
说是在曼谷找朋友,“特别建议找中国台湾的、日本的、韩国的,东南亚穷国那些人,少找,真的少找,很容易踩雷。东南亚野男人、山顶洞人,不知道哪个河边村里出来的,把钱全骗光了都说不准。” 这话一说出来,简直是把地域歧视和偏见写在了脸上!
咱们得明白一个道理,一个人的品格好坏,跟他是哪个国家的人、是穷是富,那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。
哪个国家都有好人,也都有坏人;有真诚善良的,也有心怀不轨的。
你不能因为某些个例,就给一个国家、一个地区的所有人都贴上标签,说他们都是“野男人”、“山顶洞人”,这简直是太武断了,也太不尊重人了。
这种“一竿子打翻一船人”的做法,不仅会让我们错失很多真诚的友谊,也会让我们自己的视野变得狭隘。
咱们中国人,这些年走出国门的人越来越多,咱们更应该懂得,尊重多元文化,消除偏见,这才是咱们作为大国公民应有的风范。
咱们自己也是从发展中国家一路走来的,深知发展的不易。
所以,咱们更应该对那些还在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,抱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。
当然,出门在外,保护好自己,提高警惕是必须的,但这种警惕应该是针对具体的人和事,而不是针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人。
咱们要学会辨别,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去歧视。
多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,才能真正拓宽咱们的眼界,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这个世界。
所以啊,回到文章开头那个问题,印度游客多,就说明印度经济全面崛起了,甚至超过咱们了?
这事儿咱们得理性看待。
旅游现象只是一个侧面,它背后有复杂的经济、社会和文化因素。
咱们中国的发展,那是实打实的,是靠着咱们自己的努力干出来的。
咱们的自信,来自于咱们国家的强大,来自于咱们文化的魅力,更来自于咱们对公平、正义和包容的追求。
咱们没必要跟别人比谁更“高级”,咱们要做的,是继续发展壮大自己,同时,也要以开放的心态,去理解和尊重这个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人民。
这才是咱们中国人真正的胸怀和智慧。
嘉正网-股票配资电话-专业股票配资公司-配资app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